別再疑神疑鬼了!下載「臺灣社交距離 」App,掌握自己與確診者的接觸狀況
隨著疫情越演越烈,除了全國提昇疫情警戒至第 2 級以外,雙北也自 5/15 起升級為第 3 級疫情警戒,然而這段期間除了勤洗手、常消毒、非必要避免外出且外出時配戴口罩、保持良好社交距離外,也可以搭配一些科技手段,掌握自己與他人的接觸情形。
越多人安裝「臺灣社交距離 」App 越有用
在去年也就是 2020 年 4 月時,衛福部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研發「臺灣社交距離 」App,在無須註冊的狀況下,只透過手機藍芽訊號判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接觸時間,並在有人確診後推播通知曾經可能接觸過的人,是一款去識別化、去中心化、顧及個人隱私的防疫 App。
然而近期該款 App 爆紅後,確開始有許多人質疑 App 是否具備追蹤人民的功能,甚至有許多謠言傳出試圖阻礙他人安裝該款 App,因此這篇文章將簡單介紹這款 App 的運作方式,並藉此釋疑。
臺灣社交距離 App 運作方式
臺灣社交距離 App 運作原理
每一個安裝 App 的裝置每 10 - 20 分鐘會生成一組隨機的 ID,同時裝置會透過藍芽,交換紀錄身邊其他同樣裝有 App 的裝置所產生的隨機 ID,以及與這些裝置接觸的距離與時間,而這些資訊僅會儲存於個裝置的記憶體當中,且僅會保留 14 天內的紀錄。
臺灣社交距離 App 運作原理
而當有人確診之時,該確診者可將自己過往 14 日生成的 ID 上傳至疾管署的伺服器中,同時疾管署會將此確診者曾生成的 ID 推播給所有裝有 App 的用戶,用戶裝置會去比對過往 14 天的紀錄中,是否有與該 ID 接觸 2 公尺且長達 2 分鐘以上,若經比對有符合條件的話,App 將會提醒用戶注意,並提醒用戶與 1922 聯繫。
那怎麼確保隱私呢?
注意到了嗎?臺灣社交距離 App 在運作期間,除了必須透過藍芽與其他裝置交換隨機 ID 與偵測彼此距離外,是不需要額外如 GPS 等權限的,且 App 也無須註冊即可使用,也因此不會取得個人資訊。
而裝置間彼此交換的隨機 ID 也是經雜湊隨機產生的,縱使取得該 ID 也不會與裝置產生連結,更無法解析出任何個人資料,對於個人隱私的防護達到最高等級。
要怎麼開始使用?
臺灣社交距離 App 下載 QRCode
使用方式非常簡單,只要打開你手機中的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,並搜尋「臺灣社交距離」,或是用手機點擊後方下載連結即可下載(已經幫大家做好不同系統的分流了,直接點擊下載連結即可)。
臺灣社交距離 App 操作畫面
完成下載並打開 App 後,首先會先出現 3 頁的 App 說明,這裡也會告知民眾 App 的運作原理以及隱私保護方式,看完說明點選開始使用後就會進入 App 的操作界面了。
臺灣社交距離 App 操作畫面
進入操作界面後,只須點選下方的「開啟接觸通知功能」,手機將會彈出作業系統的詢問視窗,詢問是否要啟用「COVID-19暴露通知」,點擊啟用即可開始使用。
若你使用的是 iOS 裝置,App 還會詢問是否允許傳送通知,此處建議選擇「允許」,這樣才能接收到 App 通知用戶是否有與確診者接觸。
若你使用的是 Android 10 以下的系統,受限於系統權限設計與 Amdroid 11 的不同,你將需要額外授權裝置的位置資訊設定以開啟藍芽偵測功能,但由於 App 的設計是基於 Google 與 Apple 共同協作的運作方式之下,App 是無法從中取得位置資訊,僅有取得藍芽資訊而已,因此還是可以放心使用(相關可參考 Google 官方說明)。
臺灣社交距離 App 操作畫面
最後,每日晚間的 6 時至 10 時,系統將會推播通知至你的手機中,告訴你近 14 日是否有與確診者接觸,若有的話 App 畫面將會提示你盡速與地方衛生局或 1922 專線聯繫。
下載 App 保障你我安全還能抽大獎!
由於 App 的設計原理,越多人安裝防護效果越大,因此疾管署與以及以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為首的許多民間單位,為了推廣 App 的安裝也紛紛祭出許多抽獎誘因。
疾管署
時間:即日起至 5/31(一)
活動辦法:至活動貼文按讚,並於留言處上傳「臺灣社交距離 APP」的開啟接觸通知功能畫面截圖。
獎項:全聯 500 元禮券 200 名
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
時間:即日起至 5/23(日)
活動辦法:至活動貼文留言「#臺灣社交距離app #保護你和我」並附上安裝有「臺灣社交距離 APP」的桌面截圖
獎項:PS5 光碟版主機 3 名、動畫瘋月卡序號 300 名
其他商家祭出的更多抽獎資訊可參考此連結:https://reurl.cc/g8Ko9L